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岗位虽平凡 匠心自峥嵘 | 13140天的坚守

| 来源:西安文理学院 2438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36年,是432个月,是13140天,这是一组非常浪漫的数字,仿佛在诉说着“一生一世”的坚守。这份“坚守”并不属于远在天边的传奇,而属于我们身边的人物——我校《唐都学刊》主编王银娥。

    1987年,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的王银娥被分配到我校《唐都学刊》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那时的她并不知道“一桌一椅一支笔”会成为她职业生涯中最亲密的“战友”,更不知道《唐都学刊》会成为她36年的爱与坚守。今年12月,王银娥老师即将退休,但是,作为一名“精神文化产品的鉴定者”的新征程才即将开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身边的人物——王银娥。

    01王银娥简介

    王银娥,女,1963年出生,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我校《唐都学刊》主编、编审,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

    02王银娥老师访谈录

    01
    您是什么时候加入《唐都学刊》的,在不同时期主要负责期刊的哪些工作?贵刊现在主要有哪些版块,发展如何?

    1987年7月,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被分配到咱们学校,接受了时任《唐都学刊》主编李培坤先生的建议,来编辑部工作,这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不二选择,且坚守至今。初到编辑部,恰逢学刊公开发行。我主要负责学刊的“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等相关栏目,主要审理、编辑、校对与此相关的稿件。可以说,是《唐都学刊》陪伴我一起成长的,我的第一篇学术文章及多篇被全文转载的文章都是在学刊上发表的。我与《唐都学刊》的36年相伴,使我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新兵,成长为学报界的一名资深编辑出版者,这种独特的经历,使我对学刊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和责任担当。这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岁月如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李培坤主编、王仲生主编的引领下,我们六位年轻编辑,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推进学刊向前发展,《唐都学刊》终于在1991年进入北大核心。大家都欢欣鼓舞、信心百倍地砥砺前行,使学刊在学术期刊界崭露头角,并占有了一席之地。

    2000—2014年,我担任《唐都学刊》副主编,在中国人民大学访学期间,就邀约过多位老师的文章,组织编发了有主题的两组笔谈文章十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4年4月,我赴韩国参加了“第22次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约稿多篇,赠送韩国会议主办方《唐都学刊》十本,进一步扩大了学刊的学术影响力。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唐都学刊》蝉联五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我个人多次获省级和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

    2015—2023年,我担任《唐都学刊》主编,注重选题策划、栏目创新、栏目主持人制度的确立;适时邀约专家、学者论作,使学刊转载率及影响力提升至历史新高(2015年);提议筹办并全程参与“《唐都学刊》创刊30周年庆典”、主持《唐都学刊》创刊30周年专刊的编辑出版;提议筹办并全程参与“《唐都学刊》汉唐研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2016、2019年《唐都学刊》连续两届获“陕西省高校精品期刊”,我个人连续两届获“陕西省高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2019年,《唐都学刊》获“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我个人获得“玉笔奖”。

    《唐都学刊》的主要板块有:“汉唐研究”“哲学研究”“关学研究”“伦理学研究”“儒学与新时代”“历史文化研究”“文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专题研究”等等,每个栏目各有千秋。其中,“汉唐研究”栏目发文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持久。

    02
    贵刊稿件的主要来源有哪些,面对众多的稿件,如何筛选和提高稿件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学刊稿件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渠道:其一是自来稿,也就是发至学刊邮箱里的稿件;其二是特约稿,是学刊同仁特别邀约全国著名专家学者的稿件。

    面对众多的自来稿,要求每位编辑练就“披沙捡金”的功夫,选择符合学刊发表要求的稿件,并及时告知作者用稿信息;对有亮点但尚显不足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返回作者修改。这种筛选稿件的做法已然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因为自来稿中的上乘稿件太少,我们只有下功夫将中肯的修改意见传递给有潜力的作者,一篇篇稿件的质量才能有较大的提升,学刊整体的学术质量也才可能得到提升。

    特约稿是提升学刊学术质量的关键,我们每期都在努力地邀约相关专家学者的稿件,期望得到学人的支持,相关学人往往被我们的诚意打动,将其稿件赐予我们学刊。然而,因稿酬菲薄,常常令我们极度羞愧。

    03

    学术期刊取得的成就与主编密不可分,您在办刊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又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

    在办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一是自来稿中的上乘稿件非常少,犹如凤毛麟角;二是约稿特别难;三是校内投来有较高质量的稿件很少。

    对此,我特别注重与时俱进地对刊物进行策划,解决了相关问题。

    其一,确立“栏目主持人”制度,主持人依凭其学术影响力为学刊邀约文稿,不仅提升了学刊的转载率,还提高了学刊的影响力。

    其二,创设新栏目,如“一带一路”研究“儒学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专题研究”等,其中不少文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多篇文章受到陕西省委宣传部相关领导的肯定。

    其三,进行选题策划,并邀约相关专家学者稿件:2020年疫情伊始,组织、刊发“‘新冠’防控中的相关伦理问题探究”一组笔谈文章;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组织、刊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题文章;2023年初,为了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刊发“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专题研究”一组文章。这几组文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其中多篇文章被转载;中国知网关注度和点击率较高,多篇文章的下载次数已经逾千,多篇文章被引用。

    其四,深入相关院系,与院系领导和教师座谈,了解校内作者现状及对学刊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学刊同仁虚心汲取好的建议,并期待教师科研成果在学刊上的呈现。在我们的努力下,2018年校内文章刊发篇数达22篇,创这一时期新高。

    04

    对于《唐都学刊》未来发展您有哪些期望?对年轻编辑有哪些寄语?

    对于《唐都学刊》的未来发展,我有四点期望:

    其一,要加强编辑队伍建设,补齐学科短板,为学刊的创新发展奠定人力基础;

    其二,要加强选题策划,特约稿与自来稿并举,不断提升作者群层次,进一步推进学刊创新发展;

    其三,要注重编辑主体专业与业务工作的协同推进,参加学术会议与编辑业务培训两不误,不断增强编辑主体的政治责任意识,不断提升编辑的学术素养,强化其审稿的自主性和决断力。

    其四,学校经费投入要跟进,这是《唐都学刊》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于青年编辑,也有四点期望:

    一要培养自己对学刊工作的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干好工作的前提。这种对学刊工作的情怀,是青年编辑工作者之要件,主要体现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二要加强学习,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审稿中的学习、博览性学习,把握精神实质,强化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选稿用稿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注重科研,不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术素养及语言表达能力,每年要有新作发表。

    四要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业务培训,更好地把握文稿的政治质量关和学术质量关。

    我相信: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学刊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唐都学刊》一定会越办越好

    END新媒体工作室

    编辑 | 苏雨桐

    视频 |黄涛魏屿萌曹晗阴万锂 李雨涵胡嘉瑶石雨轩

    校对 | 郑杰 刘怡彤

    初审 | 王莉

    终审 | 康辉

    “不一样”的作业

    “色号”大盘点!藏在校园里的那些颜色

    西文理的“嘴替”登场啦!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