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招生季 | 学院巡礼(五):人文社科学院

| 来源: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977

人文社科学院

坚持以美育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

打造具有职业韧性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人文社科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本科生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的学院,也是极具人文特色的学院。20多年来,学院坚持人文通识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双轮驱动发展,服务新时代之需和国家战略需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学院承担全校人文与艺术类通识课程教学工作,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会展三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旅游管理方向学术型硕士人才培养工作,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965 人。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学术扎实、青春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3人,专任教师45人,其中,博士占比61%,高级职称占比39%,硕士生导师占比21%。拥有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特聘北京大学教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人才5人,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3名,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1项。

1.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打造“2+2+1”美育核心课程体系

学院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全面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优化人文与艺术类通识课程教学体系,给工程赋予美好,给科技注入内涵,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文化支撑,为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打好人文素质基础。

打造以人文素养大讲堂和艺术素养大讲堂为引领,以“美学与艺术史论类课程群”和“艺术鉴赏类课程群”为基础、以“艺术实践类课程群”为专项特长的“2+2+1”美育核心课程体系。推进美育课程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第一第二课堂联动协同,构建了以美育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之美特色课程、美育浸润实践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美育活动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美育课程体系。艺术教研室和文化教研室统筹开设了包括美学、艺术与人生、文学艺术经典选读、中外艺术史等内容的“美学与艺术史论类课程群”;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等内容的“艺术鉴赏类课程群”;包括绘画、设计、合唱、戏剧、戏曲、舞蹈等内容的“艺术实践类课程群”。

自2020年起,学校特聘北京大学杨荣祥教授,领衔开展人文素养大讲堂,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先后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已成功举办40讲,与之相呼应的艺术素养大讲堂也已成功开办12讲,两个专题系列讲座均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年参与5000余人。2023年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美育课程92门次,基本实现了对各大艺术门类的全覆盖。整合提炼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开设《旅游美学》《汉字的奥秘》《艺术设计基础》等专业之美特色课程,推进课程美育与美育课程同向同行。

学院以清源书院为平台,先后组织开展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传统文化寻根之旅、纪念孔子诞辰经典诵读活动、中华古诗词诵读活动、中华传统文化月、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古典与流行音乐会、舞动青春等活动,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提升学生人文与艺术素养发挥了独特作用。重视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教师开展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激发教学科研热情。青年教师获批2023年北京市数字教育课题,荣获2022年北京市学校美育科研论文一等奖,荣获2023年北京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一等奖,并被推荐申报教育部美育改革创新案例评选,1个案例入选中央美院主办的2023年全国高校优秀美育案例展览,连续三年出版《大学生人文素养名家讲座》著作。

2.坚持“以本为本”,强化本科教育教学主体地位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形成了党委重视、院长主抓、副院长落实的工作机制,有关本科教学的重要工作事项均上党委会研讨、党政联席会决策。充分调动基层学术力量参与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决策,不断强化专业系室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维护和巩固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在相关工作中的决策作用,充分发挥教学研讨、质量督导在推进教学质量提升中的作用,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坚持立德树人、师德为先,将思想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学术诚信作为教职工聘任和考核的首要标准。教师倾力投入本科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实践,高级职称教师成为开课主力,教授年人均为本科生讲课2.9门次,副教授人均为本科生讲课4.9门次。近五年来主持教学改革项目23项,其中市级4项(含高教学会项目)。4名教师获学校第五届“润物无声 化感师恩”最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十佳教师称号。

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求真学问。以提高课堂出勤和抬头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考研率、就业率、学科竞赛参与率;降低学习警示率、违纪率等“七率”为重点,抓好学风建设和学风督查,持续开展“学风建设月”“早读晚听”“考研动员与交流会”等系列学风建设活动,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和学业深度辅导谈话等工作实现常态化,朋辈辅导和榜样引领工作有效发挥了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近年来,以“七率”为抓手促进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学生回归常识,刻苦学习的风气日渐浓郁。2022届、2023届本科生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分别达75.00%和71.60%,其中,2022届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91.67%。

3.坚持协同育人,形成多方联动的育人格局

紧密结合行业前沿人才需求,学院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承担或参与专业教学工作。此外,各专业通过设立专兼任教师联合虚拟教研室,创新实践教育形态和协作机制。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让实践专家深度、广泛参与到共同教学中,发挥出实践专家的价值,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专任、兼任教师相结合的实践教育形态和协作模式,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联合编写教材、研讨专题、设计任务、更新案例,并请行业企业专家到课堂作专题讲座、担任竞赛评委和现场指导实践。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堂投入度、课业质量、参赛比例和成绩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师开发的云教材、实践教学视频、实践教学案例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学院确立了“名师引领、专业分工、协同共建”的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机制。通过“以老带新”传帮带和“以新促老”激活力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学院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取得显著成效。2019、2021、2023连续三届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和最佳教案奖、最佳演示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案1项。

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助学生成才。拥有旅游创新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旅游文化与创意中心、首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ESG领导力和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会展传播研究中心等校院两级研究机构以及共建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现代产业新区发展研究基地,依托科研平台,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教师服务北京及学校的设计作品

落实“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基于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人才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主动谋划、有组织地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引入校外行业企业专家走入课堂,共同编写《员工培训与开发》《招聘管理》《旅行社管理》等教材,支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学业辅导和就业指导,“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逐步深化。

4.坚持实践育人,培养具有职业韧性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育人理念,传承人文特色和实践育人特色,在校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坚持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不断线,培养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视野、务实的作风,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构建贯穿全过程的实践育人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围绕理念思路指引,践行特色办学,构建贯穿大一至大四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把专业学习和行业研究嵌入到实践训练中,通过任务情境、模拟情境、项目情境、真实情境,把分散的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基于实践平台持续提高学习任务的挑战度和创新性。在四年的强实践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的综合素养,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调研、问题解决、沟通协作、责任担当等应用型人才的必备能力,打造具有职业韧性的应用型人才。

贯穿全过程的实践育人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坚持党委把方向,团委抓落实,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与,第一第二课堂协同推进。学院率先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选修课,把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挑战杯”“互联网+”“致远杯”“商业精英挑战赛”等赛事为契机,结合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会展专业特点,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对学生在创新思维开发、社会调查方法学习、数据分析统计、论文撰写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专项培养。近5年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人数和获奖率均不断提升,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73项,获奖人次达397人。在第八届中国大学生创新实践大赛(HRU8)北方地区赛中,10名学生获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2023年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竞赛精英赛中,获6个国家级奖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实现了学院参赛以来的新突破。

学院积极推动高水平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特色,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育人途径,拓展与企业间的合作范围和方式,与首都会展集团、智联招聘、FESCO、北京中智、励展博览集团等29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实习基地协议,与3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合作协议,通过与签约企业互派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将企业的管理经验与学院已有的实习实训做法有机结合,共建基地、共建课程、共享师资、共享成果。在实习培训环节,由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模拟面试、简历制作指导。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发挥实践专家的价值。各专业学生可在实习实践基地名单中自主选择企业实习,表现良好的可成功实现就业,构建了“实习+就业”一条龙渠道,近年学院就业率均达95%以上。

来源: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

制作: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招生办公室

编辑:丁虹 审核:张世博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