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分析

| 来源:易度排名 6891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学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本文对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情况进行分析。

  一、2022年招生专业及选科要求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分别为历史学、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科学等6个专业,化学和生物科学专业对选科要求较高,“3+1+2”模式地区中,要求物理和化学两门必选。

  表1.2022年招生专业及选科要求

30.png

  数据来源:院校本科招生官网

  二、北师大强基计划各招生专业对应普通批招生计划数

  表2给出了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各专业对应普通批招生计划数。2020年强基计划各专业招生计划总数为120人,2021年招生总人数应为120人左右。本科批普通批招生方式中,河北、山东、辽宁、浙江以及重庆地区未给出细分专业招生计划数,整体来看,文科类专业普通批招生计划数较少,均在30人左右,理科类专业招生计划数在50人左右。

  表2.2021年强基计划专业对应普通批招生计划数

31.png

  数据来源:院校本科招生官网

  注:“/”在强基计划中表示在该地区无招生计划,在普通批中表示无招生计划或对应强基计划无招生计划

  三、历年入围分数线对比

  表3给出了强基计划历年招生地区以及入围分数线情况,可以看出,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在21个地区有招生计划,2021年停止在宁夏和陕西地区招生,新增广东地区招生,2022年招生地区与2021年相同。计算2021年文理科类专业入围分与本科省控线/一批线之间的分差,并与2020年的分差进行对比,文科组中,安徽、山东和天津地区分差有所降低,理科组中,黑龙江、湖北、湖南、山东以及新疆地区分差呈下降趋势。

  表3.历年招生地区及入围分数线

32.png

88_副本.png

33.png

  数据来源:院校本科招生官网

  注: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按照该省份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执行

  因强基计划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其分数要求相对低于普通批次招生考生,表5给出了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各专业在各招生地区入围分数线和对应专业普通批录取最低分情况。可以看出文科组专业中四川地区强基计划入围分高于普通批最低录取分数线2分,理科组专业中,吉林地区强基计划入围分高于普通批最低录取分7分,其余地区不同专业组强基计划入围分均低于普通批录取最低分,安徽文科组分差最大达到24分,四川理科组分差最大为20分。

  表5.2021年强基计划入围分与普通批录取最低分对比

34.png

  数据来源:院校本科招生官网,第三方网站

  注:“/”在强基计划中表示在该地区无招生计划,在普通批中表示无招生计划或对应强基计划无招生计划

  五、考核安排

  2022年申请报名时间为4月9日至29日,7月1日-7月3日之间完成考核,北京师范大学考核主要为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笔试为综合能力测试,占学校考核成绩的50%,面试为综合素质评价,占学校考核成绩的50%,体育测试项目包括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50米跑,不计入学校考核成绩,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高考总成绩、学校考核成绩、体育测试成绩。

  表6.考核安排

35.png

  数据来源:院校本科招生官网

  六、录取办法

  综合成绩计算办法为:综合成绩(满分750分)=高考成绩(满分750分,不含任何政策性加分)*85%+学校笔试成绩(满分300分)*2.5*7.5%+学校面试成绩(满分100分)*7.5*7.5%,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

  对于高考成绩满分非750分省份的考生,其高考成绩按比例进行折算,计算方法为:折算后高考成绩=高考成绩/本省高考成绩满分*750。

  对于A类考生,按照分数优先原则,根据考生综合成绩、专业志愿和分省分专业组计划数确定预录取名单。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高考总成绩、学校考核成绩、体育测试成绩。

  对于B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A类考生最低录取综合成绩分数线的,予以录取。

  七、培养方案

  1、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数理基础课程、生化基础课程、哲学基础课程、文史基础课程以及研究方法等课程建设。

  2、配备一流师资,组建高水平教师和导师团队。建设一支由本校教师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有热情、肯投入的一流师资队伍。在人生引导、志趣激发、学业指导、素养提升、科学研究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全方位指导。

  3、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建设小班研讨课,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

  4、本硕博相衔接,学术型高端人才培养阶段前移。建立衔接本科教育阶段,融贯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机制。

  5、促进学科交叉,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多学科知识结构是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鼓励和支持学生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辅修和双学位项目,课程主要集中辅修领域内的核心课程。

  6、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搭建学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紧缺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7、开展综合考查,健全质量控制机制。以学业成绩为基础,以综合素养、学术兴趣、创新潜质为核心,开展对学生的综合考查。

  特别声明:本文为易度排名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