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汇总

| 来源:网络 4440

500399357.jpg


  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一、必备知识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1)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2)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3)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4)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1)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2)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驳论文的阅读

  (1)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3)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二、常见考点

  (一)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1.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2.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4.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5.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二)议论文的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三)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1.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2.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

  (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

  (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

  ① 概念使用准确;

  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的含义;

  (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六)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①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②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七)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八)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三、阅读方法

  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

  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3.用好比对方法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1)比对词语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

  (2013·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示例

  (2012·安徽卷第1题C项)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原句: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比对:该项将“基本课题”变换为“全部内容”,所指范围明显扩大了。

  ③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示例

  (2013·安徽卷第1题A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比对:原句是“不表达”,选项是“不充分表达”,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2012·江西卷第7题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原句: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比对:原句中的“似乎”变成了选项中的“已经”,性质变了,或然变成了已然。

  (2)比对关系 (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示例

  (2012·天津卷第6题D项):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

  (2012·辽宁卷第1题C项):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原句: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

  比对:原句中用的是“不管……”,选项用“只有……才能……”表述,这既改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

  (3)比对依据和结论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示例

  (2012·辽宁卷第3题D项):“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原句: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四、审题、答题

  1.审题

  (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

  ④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

  (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

  2.答题

  答题步骤有三:读、找、比。

  ①读。通读全文,借助关键词语、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为做题作准备。

  ②找。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准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确定下一步比对的内容。

  ③比(对)。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反之是错误选项。


推荐阅读

交通运输专业考取难度排名及解析

高三生正确看待压力,调节备考情绪

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再出发再推进再深化

盘点容易混淆的工学类专业

优志愿带您一览烟台南山学院

2020年全国农学类专业招生变动分析

高三生如何快速提升复习效果?

高三陪考有“方” ,父母可以这样做!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