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每次考试后,家长最不该说的4句话,千万别踩雷!

| 来源:网络 6973

每次考试后,家长最不该说的4句话,千万别踩雷!


有些孩子成绩越来越好,信心越来越足,有些孩子则相反,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种,但考后家长的反应是最直接的一个。

在此,各位家长们和小编一起来看下,考试后家长最该说和最不该说的几句话,帮因考试不好而沮丧的孩子重拾信心,帮考得好的孩子越战越勇,就看家长的学习能力了。

最该说的3句话

如果孩子已经考完了期中考试,请告诉孩子这三句话,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更好的引路人,相信回过头来,孩子会因为你的正确引导而感谢你!

第一句:期中考是十分特殊的考试,客观原因对成绩影响很大。

一般情况下,期中考试考查的内容很有限,因为开学至今所学也没有多少。内容少,试题也就单一,这时如果某方面掌握不够扎实,导致的失分将非常多。

比如数学,这次出了一道二十分的大题,由于第一问做错,后面跟着全错。

这种情况是每年初一期中考试无法避免的事,同样的问题以后不会再出现。也就是说,考试对学生成果的反映是夸大的,难以做到全面、客观。因此,考不好不能说明没有学好;而学好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认为平时的学习是认真扎实的,那就别太在意成绩,继续努力前行。

放下分数,就是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给学习,更加专注,更加高效,考出好成绩就在下一次。以上也是家长要说给孩子的第一句话。

第二句:不是因为没有复习,而是没有抓好平时。

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很多同学归咎于考前没有好好复习,这其实是没有找到问题关键的表现。

决定考出好成绩的因素,除了应试方面的,便是平时的学习质量——能学多好就能考多高。不满意的分数背后,必然有不令人满意的学习过程。对于初中学生,这种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不够细心,也不够专心,很难把心沉入到学习中去。

于是,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很多问题都被似是而非地应付过去了,作为学生会以为这样也是学习,也是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实则不是。不但不是,这些没有被解决的问题还会出现在试卷上,成为各种扣分的对象!

关注细节,把握好每一次的学习过程,在平时像考场上一样去做题。这也是家长说给孩子的第二番话。

第三句:适应有快有慢,有一种成功叫殊途同归。

看着其他同学成绩蹭蹭上升,孩子失落家长着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现实需要积极面对。作为班主任,十几年下来,对这个问题的切身感受是,对初中的适应因人而异,有些学生整个初一都是在非常被动中度过的,但到了初二进步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这样的学生每个班都会有,他们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做法,不轻易改变,也不茫然无措。

其实慢一点不要紧,只要坚持,只要方向是对的,不是说登上金字塔的是蜗牛吗;我们还有一种拼搏叫厚积薄发。不嫉妒别人,也不妄自菲薄,这只是一个节奏的问题,请相信:坚持自我,必能成就自我。这是家长要在期中考过后说给孩子的第三句话。

最不该说的4句话

不管是否有意,父母说出来的任何话,都是一种慢性催眠,让孩子朝着父母表述的情况发展。有时候家长说得痛快了,可是除了发泄情绪以外您的话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孩子没有考好,这4句话你可别说。

第一句:你总是那么差

孩子反应:我总是怎么样了?我也不是每次都这样!我也有进步的,为什么你都看不到?

点评:“你总是这样”夸大了问题的频率,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不公平、不讲理的人,无法与父母客观讨论事件,从而不愿意承担结果。

同时,双方可能把争吵的重心转移到事件的轻重程度上,而非事件本身上。在争吵的过程中,父母往往因为这样的“干扰”,不知不觉忘掉或者转移了自己当初和孩子沟通的目的。

● 避免夸大指责的方法:就事论事,不玩数字游戏,不以当下的事件纠缠出以往的其他事件。

第二句:你根本就没有用心学习

孩子反应:我的付出我的努力全部都被你否认了,你完全没有看到我承认我。

点评:没有就事论事,而是“贴标签”。 当孩子做错事情,被贴上“坏蛋”、“笨蛋”等不良标签时,只会增加他们的自卑、自贬和罪恶感。这种用贴标签和羞辱的方式来强迫孩 子改变行为的做法弊大于利。

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顶嘴”、“叛逆”的行为就可能出现了; 如果孩子仅仅这样表现,还算是比较好的,因为他至少还在与父母互 动,努力争取能被父母理解。

如果孩子连反抗的意念都没有了,那就严重了,因为他感觉“反正你都以为我是这样的人了,我就这样了”,反而丧失了改变的动力。

因此,父母过于主观地下定义、贴标签,不但无法和孩子探讨问 题,也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 避免下定义的方法:讲求客观,用行为和事实说话,这样更加有说服力。

第三句:你还不知道自己有多差吧

点评:类似的情形还有,当孩子不好好吃饭,对孩子说:“那你以后就不要吃算了!”看电视的时候希望孩子坐远点,反而说:“再往前点,再往前点!”“再往前点你试试!”或者,看到孩子太晚回来,责备说: “你干脆不要回来了,住在外面算了!”

反着说话对孩子的杀伤力比“夸大式指责”还要严重。孩子只听到 了“不收拾桌子”,而父母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又告诉他“你不收拾桌子是错的”,于是孩子的心中会出现双重信息矛盾的困惑心理;而“往前点,再往前点”,让孩子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恨意和逆反心理,觉得“你故意害我”。

父母说反话,让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和父母进行沟通,造成安全感下降;听多反话的孩子容易感觉烦躁,长大以后,做事情和做选择的时候 会觉得很艰难,在一些关键点上,不能主动地抓住机会,因为他的内心 总是有两种声音在说话。

当孩子觉得写作业有困难和压力的时候,如果父母告诉孩子“那你就别写了!”这种方法偶尔会有威慑的作用,但是长期使用,会让孩子在潜意识当中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学习。

● 避免有话反说的方法:沟通要尽量直接表达。

第四句:我都快急死了!你怎么还这样?

点评:让孩子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不断被要求为父母的情绪负责的孩子,非常容易受父母的情绪影响,只要父母不高兴就认为是自己的错;他们的焦点会放在父母的感受 上,而不是问题本身,当父母的情绪过去了,孩子的问题行为可能依然 出现。

另外,孩子不断为父母承担情绪,当他觉得过于痛苦、不想再这样的时候,他可能会反弹到另一个对立面去——不再愿意考虑父母的感 受:“别和我说你的事情,和我没有关系!”

●避免的方法:先问问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学习管理自我情绪。

刚开始,由于父母的力量、形象都比孩子强大,孩子会因为害怕父母的权威而听取意见。但时间久了,如果孩子并不能清楚知道父母这样做的原因,可能表面上顺从,心里却出现强烈抵触和逆反的情绪;或者表面答应,行动上却是消极对抗的。于是在父母眼中,孩子会变成“小时候都很乖,可到了十二三岁开始叛逆、不听话”。

以上各种不恰当的引导方式用久了,会形成一种慢性催眠,也就是说,孩子会无意识地认同父母的定义,继而成为他潜意识意象的一部分。

慢性催眠往往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种下了某种预言,孩子就会按照这个预言不自觉地呈现相同的行为 给父母,而父母就会在这种“轮回”当中越陷越深。

因此,父母需要多加注意方式和方法,不仅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的规则,也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的爱心。

只有感受到被爱,孩子才会更发自内心地爱父母、尊敬父母,真诚接受父母给予的经验礼物,接过父母生命的接力棒更加努力地跑下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2019年高考,这25个名词没弄清楚,可不敢乱报名!

想进入电力行业,这12所大学最受欢迎!

高三一轮复习:8个误区,高三生大部分都会遇到!

懂传播,才更懂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

提高英语成绩100分诀窍,基础弱的同学不要错过!

2019高考志愿填报:新闻学专业拔尖的五所大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